
挖掘、培育创新能力强、成长速度快、市场潜力大的硬核科技型中小企业恒信期货,在成都,越来越多的“明日之星”企业正竞相涌现。日前,记者从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获悉,目前已有196家企业入围“明日之星”企业培育库。
\n196家“明日之星”企业
\n交出亮眼成绩单
\n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、激活民营经济活力的关键抓手,成都市今年3月创新推出“明日之星”企业发现培育计划。
\n截至目前恒信期货,通过“园区摸排+部门推荐+企业自荐”的多元化发现机制,经37项指标综合评审,全市已遴选首批“明日之星”培育库企业196家、后备库企业186家、明星企业19家,形成覆盖9大优势产业、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10大未来产业的梯度培育格局,一批具备核心技术与爆发潜力的科创企业加速崛起,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动能。
\n从入选的企业来看,“明日之星”培育计划聚焦科技含量高、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初期企业,196家培育库企业中,覆盖人工智能、量子科技、生物医药、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赛道的企业,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储备力量。一年来,入库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:沃飞长空成功下线国内首款载客eVTOL产品,填补本土低空交通装备领域空白;齐碳科技是中国首家、全球第二家推出纳米孔基因测序仪产品并实现商业化的企业,解决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关键技术被“卡脖子”的难题,实现了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自主可控,从基因数据最初来源上保障了国家的生物遗传信息安全;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研发的5款贡嘎系列机器人及“镗钯”文旅机器人,已成功服务世运会等重大活动……
\n600多名“陪跑员”
\n助力企业“冲线”
\n入围“明日之星”企业培育库,企业能够得到哪些助力?“在‘陪跑员’的帮助下,我们成功打开了市场。”成都德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震表示,该公司业务基本都在川外,今年入选了“明日之星”库,在“陪跑员”的牵线搭桥下,公司今年顺利打开了川内市场。
\n杨震口中的“陪跑员”正是“明日之星”培育的创新举措。据介绍,成都第一批入库企业有196家,全市为此配备了600多名“陪跑员”,其中,园区、街道等是第一“陪跑人”,市级部门是第二“陪跑人”,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为其分类建群,精准推送政策申报咨询、资源对接信息、最新市场机会等。“陪跑员”随时掌握,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需求,中心按季度调度需求办理情况,目前已经调度了两批次,共搜集到200多项需求,每一项都有回应。
\n不仅如此,围绕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需求,“明日之星”培育还从市场拓展、场景开放、科技支撑、金融赋能等给予企业多维度赋能。在政策支持方面,入库企业纳入支持申报认定省市试点项目范围,并被纳入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对象等;在场景开放方面,四川天府新区、成都东部新区等试点区域打造高新技术产品展示及应用场景;在金融支持方面,依托“金融服务接力计划”,使创智联恒等企业有效破解融资难。
\n目前,成都已形成“发现一批、培育一批、壮大一批”的良性循环,首批入库企业在技术创新、品牌建设、市场开拓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。
\n原标题:成都加快培育“明日之星”——
\n196家企业入库 600多名专员“陪跑”恒信期货
迎客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